全球疫情下,全球影院陰霾密布,曾經全球瘋狂“買買買”的王健林遇到大麻煩了!
218億收購如今只值18億近日有消息稱,北美第一大院線AMC正在尋求破產,有業主曬出AMC的通知信,信中表示公司將停交4月房租。
AMC股價應聲下滑,4月14日,公司股價暴跌20%,今年以來跌幅超過70%,市值僅剩下2.512億美元(約合18億人民幣)。
AMC股價(圖源:東方財富)
AMC院線暴跌的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各種利空消息襲來。評級機構標普公司日前發布信息,給予全球最大的院線公司AMC院線垃圾評級(CCC-)。
AMC院線是萬達集團使用巨額資金購買的公司,目前在全球有1000多家影院,其中在北美有661家,是北美第一大連鎖影院。
萬達集團於2012年以26億美元的交易金額購買AMC院線100%股權,按照收購的承諾,萬達在並購AMC院線後需投入運營資金不超過5億美元,這意味着,萬達集團收購AMC院線整個交易價格將最高達31億美元,按照當前匯率,這筆收購將花費218億人民幣。
在萬達接盤後,AMC的業績立刻扭虧為盈,2013年的淨收益達到3.64億美元,並成功登陸紐交所上市。從2016年到2017年,AMC還分別以9.21億英鎊、12億美元和9.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歐洲Odeon & UCI院線、美國Carmike院線和北歐最大的院線Nordic。
不過從2017年開始,AMC業績開始下滑,2017年AMC的營業收入雖然達到50.79億美元,提高了近60%,但運營成本卻提升至49.77億元,導致該年淨虧損4.87億美元。
在2017年7月穆迪、標普、惠譽三大國際評級機構均下調了萬達商業的評級為“BBB-”,牽連導致AMC的股價下跌超過10%,令AMC不得不發布公告表示此前三筆收購都的資金來源都是自有資金和來自美國銀行業的貸款,與萬達無關。
正是由於盈利不佳卻有較高的運營成本、巨額負債因素,從2018年起,萬達集團開始陸續減持AMC院線的股票。截止2019年12月末持股降至38%。雖然比例降低,但萬達集團仍然享有AMC院線高比例的投票權,牢牢控制着這家全球最大的院線上市公司。
2019年6月,王健林會見AMC的CEO亞當·阿倫(圖源:萬達集團官網)
2019年財報顯示,AMC院線的淨虧損高達1.49億美元,同比下降235.42%。在2019年,AMC還提出了在第二年降低5000萬美元運營成本的目標。不過這一計劃,也隨着新冠疫情的到來而被打斷。
在沒有疫情因素的環境下,AMC院線想要維持盈利就已非常艱難。隨着疫情在美國、歐洲等AMC院線、子公司旗下院線覆蓋的地區擴散,AMC院線迎來最糟糕的時刻。
AMC會破產嗎?3月16日,受新冠疫情影響,AMC宣布關閉1000家影院(北美661家)。3月26日,為了保存公司現金儲備,AMC再次發表聲明,包括CEO亞當•阿倫在內的600名員工將暫時停職。
聲明中明確提出,“AMC沒有收入,大量固定成本仍在繼續。這是完全必要的措施,以保證現金流及在健康危機解除後,AMC能再次開業。”仍繼續工作的員工,也會減少工作時間和工資,停止工作的員工將沒有收入。
4月9日,美國綜藝雜誌《The Variety》報道,據華爾街分析師稱,由於冠狀病毒的流行,萬達控股的美國最大的連鎖電影公司--AMC Entertainment Holdings, Inc.的業務已經關閉,但隨着現金儲備的減少,AMC劇院申請破產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隨後,《紐約郵報》在13日報道,AMC正在談判聘請律師事務所Weil Gotshal&Manges,以探討可能的破產申請保護。報道援引內部人士的話稱,目前尚在“初期階段”,還不清楚AMC連鎖店是否已雇用任何其他顧問進行可能的重組。
圖片來源:《紐約郵報》
但美國媒體Deadline認為,即便AMC將要進入破產程序,也並不意味着旗下所有影院會全部關閉。一般而言,在美國一部電影的票房占比中,AMC能夠占到20-25%,甚至還能達到30%。如若AMC全面倒閉,那麼票房收入和關鍵供應商都會遭受重大影響。
根據美國破產法, AMC破產與否還必須要考慮到整個電影行業的穩定性。而在破產法庭看來,電影公司和發行商都是關鍵供應商,為了關鍵供應商的利益,AMC無法輕易破產。
4月14日,萬達集團在其官網發布聲明稱,網上個別自媒體炒作“萬達控股的美國AMC院線申請破產”純屬謠言。
圖片來源:萬達官網截圖
目前,AMC院線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庫存現金及等價物2.65億美元,還有可通過信貸額度獲得的3.32億美元。
華爾街分析師埃裏克漢德勒(Eric Handler)認為AMC財務彈性較小。“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該公司每月的現金消耗約為1.55億美元,這說明AMC的現金只夠支撐其到 6月至7月。而目前最樂觀的重新開業時間最早為8月。”
《紐約郵報》指出,即使影院按照計劃在8月重新開放,也不代表AMC就可以重獲新生。它援引消息人士舉例稱:“中國很多電影院和餐廳都在鎖定座位的前提下重開,這使得企業無法獲得多少收入。”
萬達電影單季巨虧逾5.5億封城時間較晚的美國院線已經傳出破產傳聞,中國的情況無疑更糟。
4月14日晚間,萬達電影披露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告。報告期內,公司歸母淨利潤虧損5.5億~6.5億元,上年同期為盈利4.01億元,同比大幅下滑237.16%~262.10%,是已披露影視股中虧損金額之最。
萬達電影公告稱,虧損的主要原因為自2020年1月23日至今,公司下屬影院受疫情影響全部停業,且計劃春節檔上映的影片未能如期上映,導致經營業績出現大幅度下滑。
萬達影城(圖源:購票網站)
當晚還披露業績預告的金逸影視,預計一季度歸母淨利潤虧損1.45億-1.6億元,同比由盈轉虧,去年同期為盈利3231.03萬元。再早前,幸福藍海預計一季度歸母淨利潤虧損1億~1.05億元;唐德影視預虧2900萬~2400萬元。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15家影視公司發布了2020年一季度業績快報,多數為虧損,僅有華策影視、光線傳媒、華錄百納(300291.SZ)等3只個股預盈。而華誼兄弟等個股2018年~2019年連虧兩年後,今年一季度仍錄得虧損,處境岌岌可危。
2018年~2019年,華誼兄弟兩個年度分別巨虧10.9億元、39.6億元,年均同比下滑逾200%。而連續兩年虧損,也意味着華誼兄弟如果2020年未能實現扭虧為盈,將面臨退市風險。
公告顯示,華誼兄弟前幾年“買買買”的並購模式,使其商譽規模持續走高,據Wind資訊數據,2013年~2016年各年年末,華誼兄弟的商譽科目餘額分別為3.53億元、14.86億元、35.7億元、35.7億元,一路飆升。
有“影視借殼第一股”之稱的長城影視,從2018年業績下滑開始,頻頻出現股票大量質押、高負債、多起訴訟等問題,如今在2020年也面臨着扭虧為盈的壓力。
相較之下,光線傳媒、華策影視等走出業績盈利的個例,均在行業寒冬期間重新定位內容作品的方向、市場定位等。如光線傳媒,在全行業停擺期間,依靠先前的頭部內容布局、電影衍生品領域布局,展現出了業務協同效應。
2019年光線傳媒上映電影(圖源:搜狐娛樂)
大量頭部影視公司日子入不敷出,中小影視公司就更難了。
數據顯示,2020年初至今,有5328家影視公司注銷或吊銷,是2019年全年注銷或吊銷數量的1.78倍;今年前兩個月,影院類企業新增不到8000家,與2019年同期相比,新增數量下滑25%;全國影院票房幾乎歸零,大量劇組暫停工作,不少已運作項目的前期劇本創作及後期制作也有所延緩。
在眾多影視企業中,生存風險最大的當屬之前杠杆率最高、並購最積極那類,眼下已有破產者;其他自有資金短缺、現金流緊張的中小型企業和工作室,同樣捉襟見肘,舉步維艱,可能面臨幾個月缺乏收入來源或項目難以順利籌款等倒閉風。
業務能力不太突出、實力本就不強的它們,一邊因為影視寒冬,很難拉到投資方來開啟新項目。另一邊,各項固定支出卻要照常支付,所以很容易熬不下去。
對於這些倒閉影視公司來說,疫情的發生更多的是加速了其“知難而退”的腳步。所謂“大浪淘沙”,那些投機取巧又或只想賺快錢的影視公司肯定會率先出局。
而能夠很好生存下來的影視企業,一定是那些沉下心願意給觀眾帶來更多優質影視劇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