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衛組織統計數據,截至8月30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超過2485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83萬例。
世衛組織疫情數據
其中,歐洲區域累計確診超過42萬例,累計死亡超過21.9萬例。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半年後,歐洲仍有一些人稱新冠病毒是“騙局”。
歐洲多國爆發“反新冠”遊行
8月29日,德國柏林再度爆發反新冠限制政策的示威遊行。超3萬人走上柏林街頭,抗議口罩限制、高呼新冠病毒是騙局。
這一次,抗議者輾轉多個示威場地,一度直逼德國國會大廈。大批德國警察出動維持秩序,並逮捕約300名抗議者。
德國反新冠遊行(圖源:社交媒體視頻截圖)
據BBC報道,一些抗議者還希望得到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支持,他們舉着美國國旗,甚至拉出橫幅寫道:特朗普先生,請不要忘記德國的愛國者。美媒還注意到,散播“5G傳播新冠病毒”陰謀論組織QAnon的身影也在此次抗議中出現。
據德國《商報》報道,德國今年4月初開始逐漸放松社交距離管控,但持續檢測、追蹤、管控。但8月以來,德國新增確診病例不斷增加,德國總理默克爾再次加強管控。
8月27日,德國聯邦政府及16個州宣布,未在特定場所佩戴口罩將面臨最低50歐元罰款。此外,一些大型公共活動的禁令將持續至明年。默克爾表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不得不和病毒同在。疫情仍然很嚴重,請嚴肅對待這一點”。
然而,一些對新冠病毒持懷疑態度的人士對此表示不滿,認為這侵害了他們的自由,抗議現場,許多人舉着標語牌寫着“限制民主”“停止新冠病毒獨裁”等字樣。
一些示威者惡搞德國總理默克爾、衛生部長施潘(Jens Spahn)的照片,在他們的照片上寫上“有罪”二字。路透社稱,一些抗議者還舉着“停止新冠病毒謊言”、“默克爾必須下台”等標語牌。

據BBC報道,天柏林抗議約有3.8萬人參加,3000名德國警察在各個抗議場地維持秩序。同時,德國警方全天逮捕約300人。德國警方稱,由於示威人群無視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的規定,也不佩戴口罩,他們“不得不叫停”遊行,驅散示威者。
除柏林外,法國首都巴黎、英國首都倫敦、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瑞士城市蘇黎世也爆發了類似的“反新冠”遊行。
在英國,成千上萬新冠懷疑論者、陰謀論者、反疫苗人士聚集在倫敦,呼籲英國政府取消疫情管控舉措。
據《衛報》報道,當地時間29日下午,抗議者聚集在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一些抗議者舉着寫有“騙局”、“欺騙”、“結束醫療暴政”等字眼的牌子,要求政府取消疫情管控,不再強制佩戴口罩,稱“口罩使人緘默”。還有些抗議者反對大規模疫苗行動。

在法國首都巴黎,超過300名抗議者29日走上街頭,抗議政府要求公眾在所有公共場所佩戴口罩的決定。
當天,一些抗議者具有寫着“停止謊言”的牌子,認為政府誇大疫情,損害了他們的自由權利。參加抗議的巴黎居民Sophie表示,“我只是一個憤怒的公民,反對這些沒有醫療佐證、限制自由的舉措”。
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瑞士北部城市蘇黎世也爆發了類似的“反新冠”、“反對佩戴口罩”遊行。
歐洲疫情反彈
今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期間,大部分歐洲國家都采取了嚴格的管控措施。隨着疫情得到緩和,許多國家自5月開始逐漸放松管控。
然而,據CNN報道,近段時間以來,歐洲多國疫情出現反彈。上周,歐洲多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打破紀錄,包括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
歐洲疫情反彈(圖源:世衛組織官網)
法國是歐洲疫情最嚴重國家之一,3月在全國範圍施行嚴格“封城”舉措。5月“解封”兩周以後,法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降至115例,7日平均確診病例降至272例。
但隨着限制措施逐步放松、經濟“重啟”,法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6月底增至大約500例。這一數據7月底增加一倍至大約1000例,8月中旬再次翻倍至大約2000例,本周突破5000例。
世衛組織數據顯示29日法國新增新冠確診病例7262例,為5月11日“解封”以來單日最大增幅,僅次於3月31日疫情峰期創紀錄的7578例。
法國公共衛生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21日至8月27日期間,法國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的比率為4.1%,感染率仍處於上升趨勢。法國衛生部表示,該國病例呈“指數級增長”。
法國疫情(圖源:世衛組織官網)
法國公共衛生部門8月30日當天公布的數據顯示,法國新增5413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4小時新增聚集性感染40起。目前累計確診277943例,累計報告死亡病例30606例。
據世衛組織數據顯示,當地時間8月28日,西班牙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9779例,這是自疫情在該國暴發以來的最高數字。
在過去幾周內,西班牙報告了大量病例,與該國在大流行高峰期間每天的病例增幅相當。目前,該國累計病例數已達到439286例。
據歐聯通訊社報道,根據意大利衛生部過去一周的疫情統計數據,從8月26日開始,意大利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已連續5天超過1000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28日達到了1462例,為本月目前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最高值。
意大利緊急民防部30日疫情通報數據顯示,截止8月30日18時,意大利新增確診病例1365例,累計確診病例已達268218例,死亡病例35477例。
當地時間30日,意大利總理孔特在接受媒體訪談時,首次就疫情出現反彈公開表態。孔特表示,針對目前的疫情發展趨勢,他堅信醫療係統有能力加以應對。
面對疫情反撲,法國政府再度收緊防疫措施,包括擴大強制佩戴口罩的範圍、強化學校開學應對預案、鼓勵遠程辦公和提高全國病毒檢測能力等,盡一切努力避免實施完全封禁措施。
西班牙衛生部制定了包括暫時關閉夜生活場所等11項措施。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25日宣布,政府將派遣2000名受過相關訓練的軍人協助各大自治區進行病例追蹤。他還表示,派去執行這一任務的軍人數量未來可能會增加。
為了減輕新冠病毒傳播的影響並減少新冠疫情的爆發,歐盟和瑞典政府自3月19日開始實施了一項暫時禁止經瑞典進入歐盟的禁令。根據歐盟委員會的建議,它已被多次延期。8月31日歐盟決定將入境禁令延長至2020年10月31日。
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負責人漢斯·克魯格25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部分歐洲國家死灰複燃。在過去的兩周中,有30個國家的新增病例數有所增加。其中的11個國家,疫情的加速傳播導致了非常嚴重的局面出現。如果不加以控制,將使歐洲的衛生係統再次瀕臨崩潰。
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負責人漢斯·克魯格(圖源:BBC)
克魯格還警告,歐洲年輕人不應該對病毒沾沾自喜。“可能年輕人不一定會因此而死,但這是一場長尾巴的龍卷風。這是一種多器官疾病,所以這種病毒不僅侵襲肺部,還侵襲心髒和其他器官。”
與第一次大爆發不同,根據ECDC統計數據,1月至5月,40%的感染患者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但到了6-7月,這個群體的感染率降低至17.3%。感染患者的平均年齡從前一階段的54歲降至後一階段的39歲,年輕人成為這一次感染主要群體。
二次感染藏隱憂
除了已經發生的新冠疫情二次爆發,二次感染同樣值得警惕。
據荷蘭國家公共衛生與環境研究所發言人哈拉爾德·威奇格爾介紹,僅在荷蘭就有至少4例新冠肺炎患者康複後再次確診。
當地時間24日,比利時報告一名50多歲女性二次感染新冠肺炎。比利時病毒學家範蘭斯特表示,造成該女子二次感染的原因或為,3月第一次感染新冠病毒後,只產生了少量抗體。
當地時間25日,荷蘭報告了4例二次感染病例,均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症狀都比較輕微。他們第一次和第二次感染時間間隔從幾周到幾個月不等。荷蘭病毒學家庫普曼斯表示,免疫係統薄弱或是造成這名老人二次感染的原因。在第一例患者體內,檢測出了不同的新冠病毒毒株。

庫普曼斯表示,新冠病毒結構比流感病毒結構更加穩定,但是新冠病毒開始出現了變異,這也意味着,正在研發的疫苗可能並不能長久的給人們提供保護。
此外,香港、荷厄瓜多爾等地都發現二次感染病例,這些二次感染病例的共同特點是,症狀都比較輕微。但美國的一位二次感染患者,直接把之前的所有僥幸全部擊穿了。
當地時間27日,美國內華達州州立大學和州公共衛生實驗室聯合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這名患者居住在內華達州裏諾市,3月25日出現喉嚨痛、咳嗽等輕微症狀,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4月27日,該患者康複,且兩次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均呈陰性。5月28日,這名男子再次感到不適。5月31日,他又出現了一組類似COVID的症狀,包括發燒、頭痛、頭暈、咳嗽、惡心和腹瀉。6月5日,他新冠檢測呈陽性並住進了醫院,需要氧氣支持。報告顯示,該患者二次感染的病情更加嚴重。
美國二次感染研究報告(圖源:《柳葉刀》)
據CNN報道,這名患者是一名25歲男子,他是美國首個二次感染病例,也是世界上已知的首例導致嚴重症狀的新冠二次感染病例。
這名男子二度確診的時間距離其首次確診僅隔48天,而香港病例則超過140天。這證明COVID-19免疫力對部分患者來說可能比理論上預期的6-12個月還要短。
美國這名患者“二次感染”後出現的症狀要嚴重得多。這是一個更令人不安的細節,因為它告訴我們,無法保證COVID-19二次感染會比第一次更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
“如果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可能發生二次感染,那麼可能會對為抗擊這種疾病而開發的疫苗的功效產生影響。它也可能對群體免疫產生影響,”內華達州公共衛生實驗室馬克·潘多裏在談到這項研究時說,“重要的是要注意,這是一個單一的發現。它並沒有向我們提供任何關於這種現象的普遍性的信息。”
潘多裏表示,二次感染的病例對人類是潛在警訊,因為康複者除了可能再度感染,病情的嚴重性也難以估計。他強調說,人類對於新冠病毒仍有許多未知,“我們仍不知道病患康複後體內的免疫力有多強,能維持多久,或抗體對於避免二次感染可發揮多大的作用。”
二次感染在全球多地發現,意味着關於已有抗體能否免疫新株型的問題被打上問號,可能直接導致現有所有疫苗保護效果需要重新評估。而且即將進入九月,北半球各國陸續入秋,接下來全球將面臨新冠疫情更為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