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开年的流行大戏除了娱乐圈老掉牙的出轨离婚外,最热闹的非马云状告工商莫属了。1月23日,国家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发布的《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显示:中国主要网上交易平台的抽查显示正品率为58.7%,淘宝仅为37.25%。一时舆论哗然:知道假,但还不知道这么假。
在去年乌镇的互联网大会上,马云曾宣称淘宝旗下无假货。而工商总局的这份报告,显然让马云在乌镇的话滑天下之大稽,什么没有假货,顶多不全是假货、多少还有点真货而已。其后,有微博替淘宝喊冤,但官方发布白皮书再一次印证了自己的论点。淘宝网态度强硬,以工商总局某司长在监管过程中程序失当、存在情绪执法为由,将工商总局正式投诉。
用乡村爱情里王长贵的话说: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不过,细细想来,却有些细节很让人耐人寻味。一是阿里的态度.二是怎么样解读情绪执法及程序失当?三是淘宝为什么不表明自己是否有假货呢?
(马云:现在我宣布:淘宝无假货)
先说阿里的态度:
事实上,每期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后,被抽查的企业,没有任何例外基本都是承认问题,停业整顿。阿里是唯一的例外,请记住,是唯一。记得前两年,马云也曾说过:打败阿里的不是市场秩序,而是一份文件。而现在,好像打败阿里的不是消费者需求,二是一份抽样结果的调查报告。总之,马云每次看上去都很冤。这让我想起了多年前张艺谋执导的一部电影《秋菊打官司》,秋菊之所以执着的告状,是因为村长踢中了其男人的要害。而这次工商总局发布的报告,虽然对阿里来说没有釜底抽薪之要害,但正品仅为37.5%的数据,估计也让很多相信淘宝用淘宝的人大跌眼镜。不管是不是男性,被坑爹的感觉不好过。更要命的是,犹如平日里看起来蛮斯文的女人,这一下子被掀起了裙子露出大腿,骂几句所谓的流氓、甚至非要到派出所说说理到也在情理之中。可问题是,这么多女人咋就你没穿内裤呢?所以,马云的怒是可以理解的,不管能不能告倒工商,自以为良家妇女的名声还是蛮重要的。至于夜里坐台谁看见了?
(秋菊:马云兄弟,消消气)
再说这个程序失当以及情绪执法的问题:
淘宝27日的小二微博说:“淘宝是拥有数百万商家的大平台,居然和自营的B2C商家放在同一纬度比较,如果不是疏忽,那么必定是故意。”显然,该小二对这次监管抽查的结果颇有怨言。小二是谁并不重要,但其立场显然站在阿里一方,认为要么是工商在程序上疏忽了,要么就是针对阿里来的。就这立场,先不说工商总局,单是这阿里已经很有情绪了。对某司长不加客气的点名更是耸人听闻。没错,淘宝是拥有数百万商家的大平台,马云亚洲首富、阿里第一电商的地位那都是兔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但阿里庞大的体量并不能成为免责的理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法律面前,所有市场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而政府的职能就是不干预经营、不放弃监管。甚至还要加强监管,民不告官不究的懒政行为是无法为构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服务的。诚然,工商总局的报告直指淘宝平台,尤其是“淘宝仅为37.25%”的直接表述,很难让阿里接受。如果仅仅是“中国主要网上交易平台的抽查显示正品率为58.7%”这句话,尽管大家都知道说的是谁,但阿里也不至于反映如此强烈。笔者是做市场研究的,如果工商总局抽样方法存在问题,只使用特定的对象,则在统计学上,其代表性和科学性是存在疑问的。
最后说说淘宝为什么不直面假货的问题:
马云说了,淘宝无假货。至于你信还是不信,反正刘强东曾在年会上说:京东要想赚钱很容易,多卖点假货就是了。当然,他说的既不一定是马云,也不一定不是马云。但百度百家的一则调查则显示:有76%的网民认为:马云没有被冤枉。而阿里之所以不愿意面对,就像很多饭店的老板不承认自己家用得是地沟油一样,但问题是:看不到的东西不等于不存在,不承认的东西也不等于不存在。就算是妓女,也愿意在自家脖子上挂上良家妇女的牌子。当然,这年头良家妇女值钱,牌子不值钱。
阿里叫板工商:任性还是认命?反正看热闹的总不嫌事情大。但究其实质:简单讲不必如此对立,携手不让假货成为网络交易的法外之地才是王道。
【稿件经作者授权发布于百度百家】
作者:姜诗华 微信号:jsh760525
我们是Geear小组,还不来稿?发到geearcd@yeah.net 嗯哼,你会看到之后的发生的一切,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