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我们都已经习惯了享受免费。尽管没有东西真正免费,但是心理上,人们总是要免费午餐。虽然大家依然会为那些为生活添加价值的服务付费,例如高级版的 Evernot...
互联网时代,我们都已经习惯了享受免费。尽管没有东西真正免费,但是心理上,人们总是要免费午餐。虽然大家依然会为那些为生活添加价值的服务付费,例如高级版的 Evernote、Dropbox、Spotify,但是这些服务都有免费体验的版本。
这段话并不是要质疑人们的对物联网产品的消费意愿,只是阐述了 免费模式 难以在 有产品,实体有价 物联网世界上继续施行,而 使用免费-高级版付费 模式又是目前互联网世界被证实有效的模式。但是却引申出来另外一个问题,尤其是国内,物联网产品目前大都以 纸上谈兵 的方式进行展示和销售,画一个饼,人们为你的美好畅想和精美渲染图而买单,最后收到产品却依然感受到现实的骨感。
互联网时代,免费模式的背后就是大量的数据收集、优化,扩大体验人数进而让更大比例的用户 付费 获取利益。物联网时代,这种免费的守则并不能按葫芦画瓢地执行下去,而只能变换思路。
例如你付钱,并不是购买一个运动手环,而是这手环背后的健身套餐:你的数据将会由一名专业的健身教练进行分析监测,在你锻炼的时候实时告诉你步速加快,肌肉往哪里伸展。最终的用户看到的结果是:手环 免费 ,套餐有价,两者不分家。
OpTe.ch 提及的另一种思路是,早期硬件产品可以免费,但是代价是收集用户的数据为硬件公司所用,那些想要考虑隐私安全的用户,可以付费,数据将会保留在自己家中的数据库。
这又会重回那些关于物联网设备的数据安全以及行业标准统一的讨论了。当然,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各家大小厂商都在各自为政,谁也不愿意服从一个他人建立的标准,因为这等于将一块大蛋糕拱手让人。
物联网产品依然有太多悬而未决的事宜,从产品自身到外部的环境、标准、法律法规、用户认识水平,我们还处在婴儿爬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