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

“纸”在削减,“媒”何以不死?

字号+作者:鼎读财经 来源:分享财经网 2021-12-07 08:47:18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很多纸媒依然没有熬过“寒冬”。“当下最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杂志”《壹读》近日业已确认停刊,纸媒生存的话题再次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很多纸媒依然没有熬过“寒冬”。“当下最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杂志”《壹读》近日业已确认停刊,纸媒生存的话题再次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不过好消息是,《...

媒 未死

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很多纸媒依然没有熬过 寒冬 。 当下最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杂志 《壹读》近日业已确认停刊,纸媒生存的话题再次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不过好消息是,《壹读》只是停办了纸质版,壹读的视频、微博、微信等将会继续 数字化 式生存。 

纸 削减背后

纸媒市场出现衰退迹象已是不争事实。在主要收入来源广告收缩的情况下,杂志行业显然是在节节败退。但《壹读》停刊现象的背后则更是源自人的需求的变化,其与新传播形态的媒体相互交织,冲击并倒逼着传统媒体要想在新市场运作空间和盈利必须有新的生存逻辑。

作家刘瑜曾在其著作中阐述了一个关于 观念水位 的概念: 政治制度的变革缘于公众政治观念的变化,而政治观念的变化又根植于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水涨起来,船自然浮起来。 用在媒体上,笔者的观察心得也在于 这些年,受众对于媒体变革观念的 水位 在日益升高。

从受众的视角上看,已有这么几个市场假设前提发生了变化:

1.从 书籍文化 到 屏幕文化 。在1440年古腾堡发明印刷机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得益于书籍、报刊等印刷物带来的精神养分。而如今却俨然构成了一个多屏互动的时代。尤其是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进化革命中,其带来的颠覆性在于其将传统意义上手机用来 听 的功能升级到 看 的功能。受众已 潜移默化 地将屏幕文化视作现时一切文化形式的主宰者。

2.从 一无所知 到 无所不知 。在笔者看来,所谓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 短新闻 的迅速普及正是源于受众的此点变化。在信息来源单一匮乏之时,传统的新闻报道中必须首先要强调5W要素的全面、以及所谓的 倒金字塔 模式,以此来保证向受众普及新闻事实的完整性。而如今几乎是信息噪声泛滥的年代,受众俨然需要的不再是 是什么的 翔实信息,而是短而快的 发生了什么 的信息。

这意味着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必须推倒重来。

3.从 要读 到 在读 。海尔张瑞敏曾在一次互联网创新大会上发言称, 移动互联网时代,和PC互联网不一样。消费者不是 去购物 ,而是 在购物 。用在新媒介时代的受众身上,他们不是 要读 ,而是追求新闻的 阅后即焚 的快速阅读模式,希望时时保持 在读 的便捷式在线状态。

如果说Web1.0 时代的要形式是超链接,那么如今的一个趋向性方向便是移动互联网代表的流,不同的信息流、新闻流作为数字生活的一部分,互相交织,让受众在媒介环境随时随地都在线,保持 在读 、 在看 状态。

这三个变化直接影响的结果就是,传统纸媒作为阅读入口的优势正在被剥夺。

去年5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的一篇《 纸 不求变,报何以存》的文章,具有舆论风向标意义的党报的发声更加坚定地定调传统媒体要以变来应对未来。否则,类似《壹读》杂志等身为传统媒体的纸媒的休刊也许只是一个序曲  

媒 何以变?

那么,传统纸媒的突破口在哪里?《壹读》选择发力动画视频、新媒体和媒介服务可谓破釜沉舟的壮士之举。可谓全面进军互联网,彻底的数字化转型。

而对于大多数保守派传统媒体而言,常规的操作手段无非是,迅速抢占微博、微信或开发新闻APP等所谓的 凌博微步 式手段。这不是数字化转型,只能算是数字化转场。在笔者看来,这只是最肤浅的为适应传播介质所作的表现形式方面的改变。在笔者看来,是一种裱糊匠式的修修补补之举,如果仅仅依赖这样的自救方式无疑仍然不具竞争力,其不过是 寒号鸟 式的得过且过之举,无法走长久。默多克2011年推出了iPad的报纸,2012年宣布关闭便深刻证明了这一点。

转型一定是受众需求、内容理念、组织结构、生产和发行体系等基因的重组,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或局部的创新。

下一步关键是,纸媒必须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与新媒体须携手相爱,发挥自己的专长来为自己赢得下一张新船票,关于纸媒在完整的逻辑、高质量的专业操作和克制的文本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已不想多言,笔者就此还想另外补充几点建言:

1、 立体化 生产流程。传统的纸媒采编可以称为 平行式 采编流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则应打造传统纸媒与新媒体融合的 立体化 流程。传统流程中原本互相平行的三个采编流程会全都汇集到一个 资源融合平台 ,然后重新打散分流,各自编辑、发布,而非现在的报、网呈现内容同质化,只是内容间的互相搬运而已。

2、媒介与读者间的关系。按照报纸通常将受众称之为 读者 的逻辑,意味着媒体与受众之间只仅有信息消费的一层利益关系,这无疑是一种俯视姿态。而更准确的表述或许应该是消费者,如此才能更贴近互联网的 服务性 思维。从而变俯视为仰视,连接、互动、扩展社群,形成新媒体平台的忠实粉丝圈子。

3、关于交互的技术花样。《洛杉矶时报》近年来的几次 变革 让人耳目一新。比如:其一,开始发表电脑生成的新闻报道;其二,网站 变脸 ,编辑替读者写好分享至朋友圈的140字Twitter文字,彻底地做到用技术手段解决编辑及受众的 懒人思维 。

再更富想象力一些,像《纽约时报》一样倚靠Google Glass 应用等智能硬件或交互技术给受众带来更极致的用户体验方式,普及应用开来也指日可待。

文|王小琉(个人微信号wangxiaoliu203406),TMT观察员,前媒体人。

1.鼎读财经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网友所投稿件只代表发稿人立场,如果内容或配图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发稿人或本站编辑3123658318@qq.com 进行删除。

相关文章
上一篇:解构《穹顶之下》:新媒体形态如何重构传统媒体基因下一篇:没几把刷子,请不要玩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