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境發生激烈致命的對峙後,緊張局勢逐漸升溫,印度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掀起抵制中國制造潮。
當前,印度政府又開始抵制中國的應用程序。
印度禁用59款中國應用
綜合《印度快報》《印度斯坦時報》《今日印度》等印媒消息,當地時間29日晚,印度信息技術部突然發布公告,以“影響國家安全”為由,禁止59個移動應用在印度市場使用。
印度政府公告全文翻譯如下:
《政府禁止59款對印度主權和完整、國防、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有害的手機應用》
發布日期:2020年6月29日晚上8:47,發布人:PIB Delhi
印度信息技術部,根據《信息技術法案》第69A條閱讀與信息技術的相關規定,結合《信息技術(阻止公眾獲取信息的程序和保障措施)規則》相關規定,針對緊急威脅的性質,決定59款應用程序,因為根據現有信息,它們從事的活動有損印度的主權和完整性、國防、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
在過去幾年裏,印度已經成為IT技術進步和數字領域的領先創新者。
與此同時,數據安全和保護13億印度人隱私的問題引發了人們的強烈擔憂。最近有人注意到,這種關切也對印度的主權和安全構成威脅。印度信息技術部收到了來自各種渠道的投訴,包括幾份關於濫用安卓和iOS平台上的一些移動應用程序的報告,這些應用程序以未經授權的方式竊取並秘密地將用戶數據傳輸到印度境外的服務器上。這些數據的匯編、對印度國家安全和國防有敵意要素的挖掘和分析,最終影響到印度的主權和完整,是一個非常深刻和緊迫的問題,需要采取緊急措施。
印度內政部網絡犯罪協調中心也發出了詳盡的建議,建議阻止這些惡意應用。該部還收到了許多來自公民的聲明,表達了他們對某些應用程序操作中數據安全和隱私風險的擔憂。此外,電腦緊急應變小組(CERT-IN)亦收到許多市民就影響公共秩序的數據安全及隱私侵犯問題提出的多份意見。同樣,印度議會內外的各種公眾代表也表達了類似的兩黨關切。在公共場合,人們強烈要求對損害印度主權和公民隱私的應用程序采取嚴厲措施。
基於這些和最近收到的可靠消息,這些應用對印度的主權和完整構成威脅,印度政府決定禁止在移動和非移動互聯網設備使用某些應用。這些應用程序已列在附件中。
此舉將保護印度移動和互聯網用戶的利益。這一決定是為確保印度網絡安全和主權而采取的有針對性的措施。
圖源:印度政府公告
雖然公告沒有明確此次行動針對中國企業,但遭到禁止的應用絕大部分為中國互聯網企業所開發,其中包括字節跳動旗下TIKTOK,騰訊旗下微信、QQ、QQ播放器、QQ音樂、QQ郵箱、QQ新聞,以及小米視頻、UC瀏覽器、百度地圖、微博等。
公告並未詳細說明該禁令將如何執行。據印媒報道,發布該公告後,該禁令應用仍可在該國下載和使用,盡管預計這種情況將在未來幾天有所改變。
路透社報道,根據禁令,谷歌和蘋果將不得不從安卓和iOS商店中下架這些應用程序。谷歌表示仍在等待政府命令,而蘋果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印度律師事務所Link Legal的合夥人Santosh Pai表示:“這是政府可能采取的向中國企業施加經濟壓力的最快、最有力的一步。”該事務所為多家中國企業提供咨詢服務。
“TikTok從未將用戶信息泄露給任何國家政府,包括中國政府,以後也不會這樣做,”TikTok印度負責人尼吉爾·甘地(Nikhil Gandhi)於30日上午發表聲明表示。
尼吉爾·甘地在抖音 (圖源:yourstory.com)
“我司已受邀與政府相關人士會晤,我們將對此做出回應與澄清,”甘地表示,“TikTok將繼續遵守印度法律下關於數據隱私與安全的規定。”
印度政府禁令的影響
回顧以往,印度對中國應用的動作不是第一次了。
據CNBC報道,去年五月,Tiktok就曾因情色和其他非法內容被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封禁,隨後TikTok被App Store和谷歌應用商店下架了 8 天。TikTok提起上訴後,法院撤銷了裁決。今年3月初,TikTok再次因“硫酸攻擊”視頻受到抵制。
6月初,印度一款名為“一鍵移除中國應用”的App在Google play上大火,上架十天就達到五百萬的下載量,成為印度區Google Play中最熱門的應用。這反映出了印度反華情緒的高漲。
圖源:今日印度
根據印度社交媒體 LocalCircles 對全國超過 32000 人發起的一項民調,大約 97% 的受訪者表示願意停用諸如小米、OPPO、vivo、微信、TikTok、Shein 等中國公司的產品或者服務,改用印度國貨。
據悉,最近兩個月,由於Covid-19大流行導致市場營銷和廣告預算減少,以及反華情緒持續高漲,TikTok 在印度的下載人數已經減少。
來自芬蘭移動排名平台AppFollow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TikTok在印度App Store的排名下滑至第10位,而在中印軍隊發生衝突之前,其在該平台的十大免費應用程序中排名第五。在安卓用戶中,TikTok在印度的排名也從第3位跌至第5位。
另一個流行的中國應用軟件SHAREit(茄子快傳)在谷歌的Android手機用戶中排名下滑,從之前的第11位跌至現在的第16位。
雖然印度民眾的反華情緒已經導致中國APP影響力下降,但本次印度政府宣布禁用59款中國APP依然影響巨大。根據AppAnnie去年的一份移動生態報告,中國投資的APP囊括了印度100大最受歡迎應用裏的一半。
在4月份,印度政府出台新規,所有來自“與印度有陸地邊界國家的投資”,都需要得到事先批準,就曾引起中國風險投資者的擔憂。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將給正在與中國投資者進行新一輪談判的印度成長型和早期公司造成困難。有印度獨角獸創始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像我們這樣的公司(中國投資者持股 33%)將處於困境。
《印度快報》30日發文稱,這些中國應用的所屬公司很多都在印度設有海外辦公室,禁令宣布後,輿論擔憂這可能對在這些地方工作的印度人造成影響,此外也會影響一些印度人的生計。
▲《印度快報》:對TikTok與其他中國應用的禁令將如何執行?又會帶來什麼影響?
《印度快報》表示,這些平台中絕大部分(比如TikTok)都有着印度創作者,而這對其中的許多人而言,是他們唯一的收入來源。許多這樣的應用(公司)在印度都設有辦公室、雇傭印度雇員,(禁令)可能會危及數千個工作崗位。
社交媒體上也有印度網友就禁令進行討論。
網友Sajad Gul:“疫情已經讓印度失業率上升,針對TikTok以及其他應用的禁令將使(失業率)問題變得更加嚴重,許多印度人將這些應用作為唯一的收入來源。那他們以後要去哪兒?”
圖源:社交網絡
另一名印度網友評論,“由於這些(應用)公司在印度都設有辦公室,將出現大規模失業。”
圖源:社交網絡
根據Gateway House的數據,2019年,中國科技投資者在印度創業市場整體投入了39億美元資金(約合人民幣275億),涉及90家初創企業。與2018年的20億美元相比,接近翻了一番。
這些投資大部分屬於 FDI(外商直接投資)。外媒ET Tech表示,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印度數字經濟增長的最大投資方。
據統計,在印度 30 家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裏,18 家有中國資本的身影。阿裏和螞蟻金服參投了其中 5 家,騰訊參投了 7 家。另外,美團點評、高瓴、滴滴、複星、漢庭也參與到了對印度的初創投資。
圖源:Gateway House
Globaldata 首席分析師Aurojyoti Bose表示,過去幾年以來,中國投資者一直在加強他們在印度創業生態係統中的影響力,這也使得這些創業公司能夠成功擴大規模。
Gateway House指出,印度創業市場嚴重依賴於海外VC資金,來自中國的投資者無疑占據了重要的地位。這也就意味着,一旦這些資本停止後續投入,印度創業市場就將面臨嚴重的中短期現金限制。
印度能跟中國脫鉤嗎?
眼下糟糕的印度市場環境,無疑對中國公司的出海帶來嚴重的打擊。但事實上,印度從政府層面封禁中國互聯網產品,也使印度自身的產業發展蒙上陰影。
根據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2018年中國對印度非金融類投資存量是 2010 年的 9.7倍。其中,科技領域的投資尤為突出,累計投資超過了 80 億美元。
圖源:2018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科技投資數據亮眼一方面得益於中國公司本身的壯大,資本自然有外溢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得益於印度政府對科技領域的外資引入相對寬容,有點類似中國改開以後“市場換技術”的策略。
華盛頓智庫奧爾布賴特石橋集團的南亞主管戈什認為,印度也對中國成為全球科技強國的目標很關鍵,“我不認為任何一方是這種關係的輸家,兩國都從中獲益頗豐。”
印度工業政策與促進總局(DIPP)發布的數據顯示,印度吸引外資最多的三個行業是服務業、計算機軟硬件以及通訊行業。其中,從 2000 年開始到 2020 年 4 月,印度的互聯網軟硬件市場累計吸引外資 449 億美元。
圖源:DIPP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印度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從重型機械、各種通信和電力裝備到活性藥物成分,”印度在所有這些領域都依賴中國。他估計目前及已納入計劃的中國對印投資總額高達260億美元。
斷絕對華經貿往來,對印度將意味着喪失就業崗位。中國的智能手機制造商已在印度建廠並創造就業。印度成為中國手機企業的最大海外市場,這是過去5年來中印關係的重大發展之一。去年印度最暢銷的5家智能手機制造商中有4家來自中國,銷售總額超過160億美元且都已在印建廠。
例如,小米這幾年海外發展勢頭強勁,根據其今年一季報披露,在印度市場,小米已經連續11個季度保持着出貨量第一的記錄,且在2020年Q1的市場占有率達到31.2%。
圖源:conterpoint
事實上,印度的智能手機市場現在已經是國產廠商的天下,在印度市場份額前五名的智能手機廠商中,除了三星以外,全是中國廠商,合計占有超70%的市場份額。
小米印度負責人Manu Jain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小米在印度擁有七個制造工廠,印度市場的所有小米手機和大部分智能電視都在印度生產,65%的零部件來自本地,小米印度公司完全由印度人領導,印度用戶的數據也100%留在印度。
其實,大部分中國公司在出海過程中,都非常注重產品的本地化,因此都會設立當地辦公室並招聘大量當地員工。在自身產業發展尚不成熟的情況下,限制“中國制造”以後,誰來接替其原有的需求,才是更大的問題。
“削減中資企業銷售或出貨,將影響他們在印度的工廠”,這將絕對影響印度就業,業內分析師考爾說,即便一些印度人誓言摒棄中國貨,“這壓根兒也不會改變其購買決定。因為他們如此依賴這些中國手機的生態係統。”
另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印度手機與電子產品協會上周向印度官方投訴稱,他們從中國進口的所有電子產品都在“未經警告的情況下”在印度港口遭檢查。
但由於海關決定對來自中國的貨物進行100%檢查,這些設備目前滯留在港口。印度公路交通和運輸部長尼廷·加德卡裏表示,阻礙這些進口商品通關只會傷害印度企業家,而不是中國。
▲《印度時報》:“加德卡裏:在港口設卡會傷害印度而不是中國”
CNN的報道還提到,印度的限制措施甚至對全球商業活動和國際貿易也會造成影響。路透社稱,在被印度扣押的中國制造產品中,就包括蘋果、思科、戴爾及福特汽車產品,在印度為蘋果代工的富士康同樣受到了影響。
在印度經濟的一些關鍵領域,中國制造商品也占據着根深蒂固的地位,這種與中國供應鏈的整合甚至在出口領域最為明顯。印度最大的出口產品包括汽車、電子產品和醫藥產品。中國為這些國內制造企業提供了至關重要的中間組件。
例如,在有效藥物成分方面,印度的市場規模為20億美元,而中國產品的份額約占60% 。任何對中國的限制性措施,都將是印度出口和提升全球競爭力的主要障礙。
盡管印度限制進口依賴和促進制造業的動機是出於提振本國制造業,但圍繞貿易保護主義提出的措施可能適得其反。
事實上,盡管印度在2014年發起了“印度制造”倡議,但印度的制造業並沒有起飛。反映在印度不斷變化的出口構成上,2011年至2016年間,印度喪失了61種產品的市場份額,而這些產品曾經是印度的全球競爭力所在。在服裝、寶石和珠寶行業,印度將市場讓給了越南、孟加拉國、柬埔寨等地區競爭對手。

但2020年的世界同樣不是1962年世界,如今全球產業鏈已經高度融合,中國企業發展需要印度,印度產業升級也離不開中國,誰都承受不起下一場中印戰爭的代價。
現如今,印度抵制中國制造的行為不僅傷害中國企業,同樣在損害印度的產業發展,傷害中印之間本就十分脆弱的和平紐帶,當中國企業在印度利益消失的那一刻,一場本可以避免的戰爭或將爆發,而這是雙方都不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