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余永定:扩张性财政政策重点是基础设施投资

字号+作者:fenxiangcaijing 来源:互联网 2020-03-14 08:30:39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在生产全面恢复之后,政府必须采取具有足够力度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特别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重点应该是通过增加财政开支支持基础设施'...

在生产全面恢复之后,政府必须采取具有足够力度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特别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重点应该是通过增加财政开支支持基础设施投资。

  这次情况比较特殊,既不是资产泡沫崩溃,也不是国际收支危机,也不是经济萧条。至于全球经济危机是否要来了,现在还不能下结论。

  不过,这次疫情有可能引起一场严重全球经济危机。在疫情暴发之前,在经历了历史上时间最长的增长期后,美国经济增加已经显示种种颓势,贸易战已经引起对全球产业链是否能够维持的担心,而这场全球性疫情可能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管是否会导致全球经济危机,中国对内的宏观经济政策都应该是宽松、扩张的政策,对外的政策应该是进一步完善国内的产业链,减少对全球产业链的依赖。

  疫情带来的冲击主要是供给面冲击,在目前阶段,我们的工作重心还不应该是刺激有效需求,而是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恢复正常营运。其中,对一些宏观经济现象的处理和应对要有所不同。例如,由于生产过程的中断、供给的减少,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物价肯定会上升。但我们必须容忍一定程度的物价上涨(囤积居奇不在此列),而不能采取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来应对。与此同时,央行必须保证货币政策足够宽松,这样才能使商业银行更好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在生产全面恢复之后,政府必须采取具有足够力度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特别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重点应该是通过增加财政开支支持基础设施投资。新冠肺炎的流行进一步说明,中国公共部门基础投资存在严重不足,未来的财政、货币政策,不管是否再以经济增速6%为目标,必须比疫情爆发之前更加宽松、更加具有扩张性。这里有两点应该注意。

  其一,增加公共开支的主要资金来源应该是中央财政。其二,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必须经过严格论证,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过程中的作用必须严格规范,既不能搞政绩工程,也不能懒政、怠政。

  对外的政策是要减少对全球产业链的依赖。此前美国想把中国踢出全球产业链,现在来看,中国自己应该好好考虑自己应该如何处理好独立自主和参与国际分工之间的关系。中国当然不应该主动退出全球产业链,但中国也需要明确,当全球性灾难降临的时候,除自己之外,没人会救你。中国必须考虑粮食、能源安全,必须做到当外部供应被切断之后,中国依然能够生存。在此次疫情之后,世界经济有可能进入一个去全球化、全球价值链局部脱钩或区域化的过程。过长的产业链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同时增加了风险。世界各国必须在全球化和独立自主之间找到某种平衡。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可能会显示出它的特有优势,但在关键产业的建立、关键产品的生产上,中国必须做到独立自主。

  本文首发于新京报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导、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

1.鼎读财经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网友所投稿件只代表发稿人立场,如果内容或配图侵犯了您的利益,请联系发稿人或本站编辑3123658318@qq.com 进行删除。

相关文章
上一篇:谢亚轩:硅谷“关门”?中美供应链的潜在风险下一篇:韩会师:人民币距离“避险货币”还有点距离